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内容

“今年,我亏了3000万”,谁在压垮白酒经销商?

时间:2025-11-14 17:53:23

【中国白酒网】“已经没有利润了,还怕失去经销权吗?”白酒经销商赵照对凤凰网《风暴眼》直言不讳,他已经没法继续向品牌方打款。

接待室外是他开的一家烟酒门店,面积约两百平米。虽然才下午两三点,店里没什么客人,没开灯,有些昏暗。当天下午,这里唯一一次亮灯,是因为他的妻子正在会见一个抖音流量运营团队——三四个月前,公司缩减开支后,妻子来帮忙,正从头学着做短视频推广。

赵照还在犹豫要不要大力做线上,他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但眼下,似乎已别无选择。

市场太冷了。

2025年Q3多家酒企业绩“爆雷”,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除贵州茅台和山西汾酒外,其余18家业绩普遍下滑,多家酒企利润降幅超过两位数,最多的净利润暴跌了超90%。行业拉响警报,在“厂强商弱”的格局下,品牌的虹吸效应使得市场压力被层层转嫁,经销商成了承压最直接、也最沉重的一环。

中国酒业协会调研显示,2025年上半年,超50%的白酒经销商反映价格倒挂加剧,超40%面临现金流压力,38.7%回款金额减少。

不是不想打款,是已经没法打款。赵照的接待室陈列柜上,整齐摆放着五六块知名酒企颁发的奖牌——“特别贡献奖”、“风雨同舟奖”。公司已经成立了快30年,代理多个知名白酒品牌,一年流水两三个亿。这样的模式下,往年还能“这个亏了那个赚了补”,但现在,全线亏损,“今年预估会亏损几百万”,这还没有算运营成本。

市场过于饱和,价格倒挂多严重?店里下午唯一来买酒的顾客,以80元/瓶的价格拿了一箱,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酒现在市场价是70多,但我是100多进的货,你说我是亏了还是赚了?”

专做某地方区域酒的经销商刘洋讲了个玩笑,有朋友要求按他的“进货价”来买酒,他反问,“你确定?本来准备卖你400的,按我进货价,得500。”

头部知名白酒的经销商日子也不好过。“每天睁眼就是亏钱”,从业十多年的经销商张国强说,现在给酒企打款就像反着滚雪球,这次打500万的款,货在市场还值500万,下次打500万款,货就只值400多万了,后面再打款,货就只值300多万了,越滚越少。他估计今年亏损会超3000万。

现在,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正变得微妙。

有的选择硬扛,张国强是其中一个。他回忆,10年前该品牌行情不好时,经销商压了很多货,后来行情起飞,厂家在配额外,把老酒低价配给经销商,“相当于直接发钱”,“行情好我们能挣钱,是因为在行情不好时和品牌一起过了苦日子”。

也有经销商提到,一两年前觉察市场问题,当时代理的品牌方要求提货1600万,他们只愿做1000万,由此失去了经销权。

赵照还没有直接不想干,但让他“伤心”的是,市场明显饱和,酒企还在催打款拿货。年初900多元/瓶囤的酒还没卖动,厂家的价格降到850元/瓶,又降到了830元/瓶,让早打款的经销商,越积极越吃亏,陷入恶性循环。

谈及困境原因,多位经销商都将寒意归因于消费需求变化、行业乱象,唯独对“年轻人不喝白酒”的说法不认同——认为是他们还没有到年龄,或者还没喝到好品牌。“等年轻人要‘做事’的时候,就知道需要了”,张国强略带深意地说。

只有年纪稍轻的赵照偶尔露出迟疑。他的确观察到一个现象,经销商大会活动,品牌提供酒,有低度的大家抢着喝低度的;如果不是工作应酬,他平时也不愿多喝,“毕竟伤身体”。

2025年,新的世界正加速到来。AI、新能源、新科技不断重塑市场与资本流向。白酒所代表的社交、人情与面子秩序,正在新一代的价值观中受到审视。这也是经销商们害怕的,行业周期可以应对,但如果年轻人真的不再举杯,无异于是对行业未来的宣判。

“会好的。”在对话末尾,赵照忽然自言自语,像在对自己打气。看不清未来,他说,只能“先活下来”。

以下为他们的讲述:

01 “100万打过去,回来酒就只值90万了,打它干嘛?”

赵照(化名)从业多年 代理多个头部白酒品牌

我原本是个睡眠极好、倒头就能睡着的人,今年常常要躺上一小时才能入睡,有时喝了酒,半夜两三点还会醒来。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焦虑带来的。

别看公司流水有两三个亿,其实资金成本就有几千万,一年真赔个三五百万,又能赔个几年?赔的都是实打实的钱。说不担心是假的,父辈从老家来大城市,拼下一份家业,可别折在我手里。

今年价格倒挂成了常态。下半年开始,有的品牌我不打款了。你说,100万打过去,回来酒就只值90万了,你打它干嘛?市面上消费者能买到的货,价格永远比厂家给我们的还低,消息不灵通,好像就永远跟不上节奏。

比如这个酒市面上卖1000,有经销商消息知道得早,提前三五天抛货,这时卖900多肯定有人接,但你消息慢的,真正等厂里出了新放货的政策通知,你才明白过来,市面上酒的价格又要降了,这时再想要抛货,850都没有人接了,就已经慢了一步。

这种行情,我们能尽快出货就出,不敢压货。以前一批货能卖三个月,现在20天就得清掉,掉价太快,不然亏更多。

谁要是有厂家的内部消息,能知道它下次啥时候降价放货,赶在这之前把货出掉,就能少亏。现在也有厂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有的经销商大会开得特别临时,头天晚上政策刚定下来,就通知第二天一早开会,而且还是全国经销商一起在线上开。

现在,我库存还有3000多万。厂家还派业务员来谈,让我们加大投入,暗示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比如之前拿货成本是900元/瓶,现在830元/瓶,你要是拿新货,算下来整体单瓶的成本价格就降了。

市场原本就过剩,厂家降价铺货只会让市场价格越来越低,早回款的反而还吃亏,厂家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不降价,经销商也不愿意打款,进入恶性循环。

给我的感觉,有的厂家是你经销商指标完不成,你就得下课。我现在的态度是,你愿意让我干就干,不让我干我就不干,都已经没有利润了,还有什么担心的?我得先活着,才能考虑未来。

有的品牌我们做了七八年,一直合作很愉快,去年赔了几十万,还是坚定打款,但现在不行了,赔得我看不到希望了。现在我身边还愿意照常打款的经销商,已经不多了。

大家都已经看淡授权了,品牌要用这个施压,撤了算了,过两年情况好了再去拿回来。

我们现在就是缩减开支、控制体量,一线品牌减任务,二三线的品牌准备直接砍掉。公司人员砍掉了一半,办公室也从年租金100多万的地方换到了40万的小办公室,车队运货司机也从4个砍到了2个,如果运送不过来,就找货拉拉来,能缩减开支的方法,我都用了。

我还没想好到底要不要大力做线上,线上到底是不是好时机。投流花的钱太多,推高了成本和价格。我之前在抖音上买的一个开瓶器,花了70块钱,结果我在其他电商平台上一搜,可以10块钱买两个。

让我们线下经销商烦恼的是,线上有商家喜欢用“低价引流”策略来误导消费者。

比如,有的直播间说飞天茅台卖1499元,其实就只有一瓶可以按这个价格出售,其余的价格都是2000元以上。有的我们卖900元/瓶的酒,平台上用来引流的是799元/瓶。这种用极少数的低价商品来引流的行为,会影响消费者对这款酒的市场价格认知。结果就是,线下你是真酒,但是你卖不出去,人家网上搜,认为你价格高,但其实线上很多是假货——因为只有假货才能满足那种不切实际的价格预期。

做酒这行,酒品就是人品。它牵涉社交,一环扣一环,最讲信任,客户买酒去送礼,要是被发现是假的,影响多大。现在假酒的仿冒技术很高超,不适合线上买酒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现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在大推即时零售,如果各大名酒品牌的线下店通过即时零售卖给消费者,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假酒的问题,我看有的酒企已经有这个动作了,估计经销商未来也像是成了酒企的“前置仓”,赚个搬运费了。

可能说的比较消极,但是想一想就是这么回事。明知道线上会侵蚀你线下的份额,但是你不得不干,你不干隔壁的同行就干了。

现在喝酒的氛围也跟十年前不一样了。那时候老一辈人觉得喝酒是最高礼仪,总想让人喝好、喝多,喝得越多越显诚意。现在大家反而觉得是负担,场合不合适,身体也吃不消。其实白酒好不好,大家心里都清楚。

未来的路子,大概率就是走量,利润薄,总比完全卖不出去强。现在很多同行都是这么想的:能卖一瓶是一瓶,至少不赔本。

至于我现在的日常,就是处理订单、跟客户沟通,没什么特别的。反而喝酒应酬少了,大家都更看重身体。既然已经不挣钱了,不如先把身体照顾好。

02 每天给业务员打气:现在没有哪个酒是赚钱的

刘洋(化名)从业8年代理某知名区域品牌

我在这个县城做白酒经销已经七八年了,主要代理本地的一个老牌酒厂,一年流水能做到3000万左右。

今年初,我们还能维持住销量,和厂家定的任务量相差也就10%左右,但慢慢地,库存压力也越来越明显。以前偶尔还会断货,现在仓库里1000多平的货,几乎没怎么降过,压了1500万的货。

现在我每天都得给业务员开会打气,因为他们出去巡店面对的全是客户(指烟酒店)的抱怨:哎呀不赚钱,本来酒卖100块一瓶的,有的店就卖80,现在你给我进货价就要90,让我怎么卖?

现在行业价格倒挂多严重?我开个玩笑,朋友来让我按进货价卖,我说,“确定要按我的进货价?”本身我打算卖他400元,按我的进货价那价格就是500元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卷了个帘子”。

我们给终端烟酒店的供货价是统一的,他们之间为了抢客户,互相压价,甚至有人平价出货、一分不赚,就为了拉个熟客、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今年这个现象很明显。我自己也开了个烟酒小店,基本没什么人流,我估计我们县明年有20%的烟酒店得垮。

大市场这个情况,你让我一个小经销商去解决,是解决不了的。

品牌给我们经销商定的任务是每年要涨20%,今年任务是3600万,完不成拿不到返点肯定就要赔钱的。前几年能做到20%的毛利,现在连5%都不到。一年3000万的流水,听着不少,但年底算账,真不一定能赚到钱。

不过因为有三分之一库存是之前赚来的,赔上20%,我也赔不到本钱。

我每次都安慰业务员:第一,现在没有哪个酒是赚钱的,不是我们一家的问题;第二,我们不用开发新客户,就维护好全县这1000多家客户;第三,我常拿电话销售举例子,人家被拒绝几百次还在打电话,咱们就是跟老板聊聊天、喝喝茶,把关系维护好。

现在,我对代理的品牌依旧有信心,它在本地有根基、有口碑,酒质也稳,就算真遇到困难,我降价20块一箱,随时有人接盘。更重要的是,这个厂家的态度也是理性的,每个月会统计我们的库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明年任务量,偶尔也会给些旅游、品鉴会之类的政策支持。

当然我承认现在手里贷款是多了点,因为有1500万库存,向银行贷款也相对容易,基准利率3.1%,如果真的资金紧张了,这个酒降价还能卖,还是有人愿意收的。

03 “今年打款像反着滚雪球,钱越滚越少”

张国强(化名)从业13年 代理某头部白酒品牌

我从2012年就开始做知名白酒品牌的经销商,陪它走过了十几年。

今年是真的冷。去年中秋国庆我们就察觉到不对劲了,订单量直接掉了三成。有的大客户不是说找别人买了,也不是改喝别的酒,是“没地方用酒”。还有七八年的老顾客,一直是喝老酒,存新酒,把新酒囤成老酒再接着喝,循环往复,但这两年慢慢的买得少了,基本上都在喝自己的库存,还有些客户甚至拿之前的老酒拿出来变现。

这两年,我身边那些做了线上渠道的经销商,压力会小一点;如果还是只做线下,又没开拓新渠道,现在会过得很难。

今年我是每天睁开眼睛都在亏钱。举个例子,我们打款价5399元/瓶的酒,现在市场价只卖3800多,一瓶就亏1500多;打款价3200元/瓶的酒,现在卖2250。10吨的配额,一吨354箱,一箱6瓶,简单一算账你就知道了,一箱酒亏几千,一吨货亏上百万,10吨2000多万就这么没了。

很多公司账上流动资金都没有2000万。我现在打款就像反着滚雪球,这次打款,货还能值500万,下次打同样金额的款,货就只值400多万了,再打同样金额的款,货就只值300多万了,越滚越少。

今年货的周转也非常慢。原来行情好时,今天打完款今天就能卖,现在不行,基本都是订单式采购,你想周转快点也很容易,但是就得多降价了。

今年预计亏3000多万,是亏损最多的一年。现在就是考验现金流的时候,我们会算笔账,现在卖了换钱能解决眼前问题,还是放三五年,看哪个更划算?现在我觉得还是扛着更值。

很多经销商朋友已经扛不住了,打款压力大,但又想留在经销商队伍里,有的会主动申请减少配额,比如从拿20吨酒减到15吨。厂家态度还是开放的,也支持大家,现在可以用承兑汇票结算,期限是6个月,能一定程度缓解资金压力。

我们的配额基本没变。你现在亏钱的时候不愿意支持厂家,等挣钱的时候想增加配额,没那么好的事。做这个生意不是做一两年,要看长远。

厂家是挺讲人情的。之前厂里也有不好的时候,2012年到2015年积压了不少货,从2016年开始,酒价普遍上涨,市场一天一个价。厂里还把这些老产品按低价配给我们,不占当年的配额,相当于直接给我们发钱。溢价最高是2019年左右,有产品一吨就能赚两三百万,10吨就是两三千万,这基本都是纯利润,没什么成本。

经历过几轮周期的人都知道,行情好的时候我们能挣钱,是因为在行情不好时和品牌一起过了苦日子。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每天睁开眼睛都要亏钱,核心经销商哪怕贷款也坚持打款。

我相信只要中国饮食文化在,酒就在。年轻人现在不喝,是因为还没到那个年纪,等他们事业有成,需要商务应酬、人情往来的时候,自然会懂品牌的价值。

我在做这行之前,也不喝白酒,觉得辣,也不喜欢酒桌上长辈那套。后来我自己进入这行了,发现它是好东西,给我带来了现在的社交圈。

酒桌文化中有糟粕,比如服从性测试、酒后乱性,这些谁都不喜欢,但这不是酒本身的问题,今天这些人可以用酒来做不好的事,明天也可以借用别的东西来服从性测试。那是这些人的问题,不是产品的问题。

酒其实是门关于“人”的生意。客户来店里取酒,聊几句,喝杯茶,这是快递包裹给不了的。只要中国的酒桌文化还在,品牌的认知度还在,那今天亏的钱,未来一定能赚回来。

当然我们也有底线,不是说今天评估完就一直不变,未来还是会根据供销情况、经济变化再做判断。


作者:风暴眼 来源:凤凰网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白酒网 (www.baijw.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beerxh@outlook.com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