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价某种酒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酒友问我,说:“这个酒比茅台酒还好喝吗?”提出这个问题的潜在前提是,世界上只有茅台酒最好喝。我当然回答:比茅台酒好喝的酒多了!但其实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在这里给大家多说两句。
酒好不好喝,实际上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酒体本身的因素,它是否绵柔、是否顺滑、香气是否优雅、舒适等等,这是酒体本身的客观属性。另一方面,具体到某一款酒好不好喝,人的主观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人在一时一地的心境、场景等,对感受、判断一款酒的影响可能更重些。
“这个酒比茅台酒还好喝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被社会场景定义的一种潜在心理思维定势。因为这些年茅台酒的酒价一飞冲天、居高不下,给人的感觉就是最贵的酒就是最好的酒,最好的酒就是最好喝的酒,所以人们都觉得,如果哪一个酒和茅台一样好喝才算好喝,而且,潜在地就认为不可能有酒能达到茅台酒的好喝程度。
上述两个方面实际是同时发生的,不能分开来解释。什么酒好喝,要看对什么样的人,对很多人来讲,如果用盲品的方式,可能茅台并不好喝,对没有喝过白酒和喝酒历史还不长的人更是如此,即便对喝酒酒龄很长的人来讲,他如果已经形成了对某种风格酒的偏好,茅台也未必就是好喝的酒。
对于那些资深的酒业专家,比如秦含章、辛海庭、周恒刚等酒界前辈酿酒大师来讲,几乎各个风格中都有好酒,所以我们在很多酒厂里都看到了这些大师们留下的对这些酒的赞誉文字。我相信他们并不是一时应景、对这些酒厂的应酬回答,而确实是从心底里认为这些酒厂的酒体都是很好的。
从我自己的品饮经验来讲,几乎各个香型、各大品牌的顶级好酒都品质都不错,尽管风格各异,但都很好喝。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喜爱,比如秦含章先生更偏好汾酒,周恩来总理就更偏好茅台,这是个人偏好所致。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所判断出的最好喝的酒其实是不一样的。我周边的很多人现在都在说,发现自己越来越爱喝酱酒了,非酱酒不能喝,别的酒喝不下去了。这多少有些夸张了,因为五年前他们不是这样说的。同一个人在十年前可能会说:酱酒怎么这么难喝,现在酱酒热,社会定义的语境改变了人对酱酒的看法。
我还见到过很多汾酒、西凤酒的忠粉,他们觉得离了汾酒、西凤酒,别的酒如茅台都不好喝,这就是各有各的心境。对我个人来讲,在某个场合下感觉好喝的酒,再换一个时间,同样那个酒,好像就没那么好喝了。十多年前我曾经深夜经过平凉,喝过那里的一种酱香酒——崆峒酒,酒不贵,一瓶还不到100元钱,当时感觉非常好,我和平时不太喝酒一位同事两人一起一次喝掉了一瓶,回来之后念念不忘。但两年前我再把当年买下留存着的崆峒酒拿出来喝,突然觉得和十年前喝的感觉大不一样了,这个酒没有当时那么好喝了,这就是一时一地一心情的感受。
从酿酒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人们对酒好喝或不好喝的认识也是有一个不断精致化、细腻化的过程。从人们的经历看,经济匮乏时期,不是酒好喝不好喝的问题,是有酒没酒喝的问题,那时候买酒要凭票,喜好喝酒的人当时是一票难求、一酒难求,有酒就算不错了。在我的印象中,我父亲那一辈人喝的酒就是两种散酒,一种叫130,一块三毛钱一斤,一种叫135,一块三毛五一斤。我想,父辈们喝这些酒的时候,可能也体会不出130和135到底有多大的区分。
社会经济进步了,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了,对产品差异化的需求就产生了。就白酒工艺来讲,茅台酒原来没有那么长的储存周期,也没有那么细致复杂的轮次酒勾调工艺规定,12987的工艺是随着全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慢慢发展起来的,是社会提高了对产品差异化和进一步精致化的需求才有的产物。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出现了老窖、陈酿、年份酒等等概念,酒的等级越来越细化,风味品质也各不相同,价格也在不断变化。
从酿酒业的角度来讲,好喝的酒永远是没有止境的,酒只要对比着喝,你总会发现有更好喝的。那什么样的酒最好喝呢?实际上还是要回到喝酒的本质上来讲,喝酒是满足人心理需要的一个行为,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最好喝的酒的,只有最好的你!你在那一刻觉得它最好喝,那就对了,如果保持这种心态,能时刻找到最好喝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