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啤酒资讯 >> 内容

哈啤问题产品仅在内地销售,谁给了百威“双标”的勇气?

时间:2024-4-19 10:25:56

喜欢哈啤的消费者,可能有点嗨皮不起来了!

这两日,香港消委会对30款啤酒做了一次检测,其中仅有一款产品,来自哈尔滨啤酒的“哈尔滨HARBIN 麦道啤酒”,被检测出俗称呕吐毒素的DON。而大量摄入DON可引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哈尔滨啤酒厂商在回复此事时,称“该产品一直以来只在内地生产及销售,整个生产及销售过程均符合内地相关法律法规”。

某市场监督管理局资深人士告诉源媒汇,国家标准是食品安全的底线,但对于厂家来说,需要在国标之上不断提高自身标准。

事实上,被百威亚太(01876.HK)收购的哈尔滨啤酒,向来以中高端品牌自居。此次食品安全风波不仅暴露出百威亚太的“傲慢和偏见”,也正在持续引发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的担忧。

01

哈啤产品里的呕吐毒素,恶心了谁?

随着夏季的到来,约上三五好友,喝上几瓶啤酒、几个串,或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哈尔滨啤酒作为国内的知名品牌之一,更是用“喝哈啤,一起哈啤”的经典广告,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心。

不过,香港消委会则在最近的一次啤酒检测中,从哈尔滨啤酒旗下的“哈尔滨HARBIN 麦道啤酒”检测出了呕吐毒素。而这也是30款被检测啤酒中,唯一被检测出呕吐毒素的产品。

什么是呕吐毒素?食品安全业内人士贾先生告诉源媒汇,呕吐毒素学名为“脱氧学腐镰刀菌烯醇”,广泛存在于小麦等谷物和其制品中。

“抛开剂量谈危害,显然也不公允。”贾先生说,正常业内建议DON每日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1微克。

有媒体称,若以体重为120斤的成年人计算,一日内饮4罐检出DON的样本(哈尔滨麦道)属安全水平之内。

但在贾先生看来,哈啤检测出呕吐毒素并不应该被视为正常状态。他认为,谷物作为常见摄入物,消费者在进食其他产品时,也会有一定的摄入机会,从而造成摄取量超标。

“国标是食品安全的底线,谷物中的呕吐毒素确实无法根除,所以国内外都有一定的标准。”贾先生进一步解释,其他啤酒未检测出呕吐毒素,说明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剔除,理应不该在啤酒中检测出。

源媒汇查阅《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发现,其中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限量指标主要针对谷物及其制品,并标注了为玉米、玉米面、大麦、小麦等原料及深加工。

其中,国标的指向性,更侧重于谷物食品物理形态变化的深加工。

多名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士分析,啤酒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谷物制品,无论从技术实现上还是产品形态上,不少中低端啤酒品牌都已经实现了未检出,“呕吐毒素出现在中高端的哈尔滨啤酒,确实也不应该。”

02

哈啤变身“洋品牌”,背后难掩百威傲慢

随着哈尔滨相关回应的发酵,哈尔滨啤酒的产品“双标”,正在坊间引起热议。

源媒汇发现,目前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几乎很难再寻觅到“哈尔滨HARBIN 麦道啤酒”的身影,而百威英博官方旗舰店更是称“这款一直没有”。

而并购了诸多国内啤酒品牌的百威啤酒,也将中国市场打造成其主要增长点。根据财报显示,2023年,百威亚太实现营收68.56亿美元,增长11.1%。其中,每百升收入增长6.2%。啤酒销量927.67万吨,同比增长4.6%。

不过,百威亚太的归母净利润是8.52亿美元,同比下降6.68%。

如何提升利润率呢?百威亚太在财报中表示,销量上升主要受中国及印度的增长支持,收入增长由于中国及印度持续推行高端化——翻译过来,就是百威亚太在中国和印度推广高端啤酒,实现了收入增长和利润率的提升。

高端,意味着产品品质的提升。而哈尔滨啤酒产品“降标”,背后往往意味着厂家对产品成本的缩减。

售价高端,标准低端,“一高一低”,反差强烈。有网友则形象地将此形容为百威啤酒在中国市场“吃饭砸碗”。

除了产品品质引发消费者担忧外,百威啤酒也在屡屡挑战中国的法律。

源媒汇梳理发现,自2021年5月以来,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百威中国已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累计罚款超14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5月,百威(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被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元。

执法部门查明,该分公司经营的啤酒中的水及酵母都经过人工干预或处理,但公司宣传“百威始终不计成本地选用最优质的全天然原料”,构成了发布以虚假的商品成分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的行为。

从发布虚假广告到内地市场产品降标,百威啤酒正在中国市场“自毁长城”。

03

高端化遇阻,百威还有多少底牌?

事实上,走高端化路线的百威亚太,随着亚太各国家、地区本土品牌的崛起,正在对其固有市场进行蚕食。

2023年第四季度,百威亚太的亚太地区西部、中国、亚太地区东部和韩国,销量分别下滑了1.9%、3.1%、3.4%和中单位数,多个重要市场的销量均有所下滑。

此外,2023年百威亚太在韩国市场全年销量持平,其中第四季度销量呈中单位数下跌;总市场份额减少了150个基点。公司在财报中指出,韩国市场受阻的主要原因为,日本品牌重返市场。

即使是被百威亚太视为增长点的中国市场,也正在遭受“十面埋伏”。

百威啤酒在中国的发展,本质上是一场并购史,通过对国产品牌的雪藏以及拳头品牌的强势渠道,在中国的高端和超高端啤酒市场,多年来稳居第一。

而在技术、营销和资本等方面有着全球经验的百威亚太,也一度对国内品牌实现了降维打击。不过,随着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本土啤酒“三巨头”的崛起,都在各个维度不断冲击百威啤酒的基本盘。

在渠道方面,百威啤酒以传统线下渠道起家,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夜场和餐饮,这两个渠道作为其销售的支柱,占据总销量的70%。

国内“啤酒一哥”华润,通过收购喜力中国业务的迂回战术,在夜场渠道对百威啤酒发起挑战。

而在高端化方面,2023年百威啤酒推出“飞兔腾跃”产品。两款啤酒售价均为1588元,限量5000份的“饥饿营销”,试图打动高端消费人群。

但此时的百威啤酒,已经成为超高端啤酒营销的“追随者”——从2021年起,华润啤酒陆续推出“勇闯天涯SuperX”、“马尔斯绿”、“脸谱”、“醴”等产品,高端产品收入已成为华润啤酒新的增长极。

青岛啤酒推出售价1199元、1.5L的“百年之旅一世传奇”;燕京啤酒推出定位为“高端局的从容之选”的燕京S12皮尔森等,在市场声量上都高于百威啤酒的“飞兔腾跃”。

Euromonitor数据显示,近年来,百威亚太中国高端市占率从近50%下滑到40%左右,而下滑趋势依旧还在持续。

伴随着高端市场的下滑、增收不增利的业绩,感受到“寒意”的百威亚太,也开始调整布局。

今年1月,有消息称百威中国将裁员20%,不过百威中国很快对此否认;2月,百威亚太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百威与太古可口可乐自2023年12月1日开始合作卖酒,合作范围为安徽和湖北,这两个省份主要渠道的百威公司系列产品经销权归太古可口可乐所有。

从2019年头顶“亚洲最大啤酒公司”的光环上市,到如今市值已缩水近1500亿港元。百威啤酒或已意识到,中国啤酒市场正在进入大洗牌阶段,面对强劲的本土对手,必须有着更万全的准备。

而在激战前夜,关乎市场根基的产品质量,以及傲慢的“双标”,无疑又给百威啤酒的前景增加了一抹阴云。


作者:陈庆红 源媒汇 来源:东方财富网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国白酒网 (www.baijw.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beerxh@outlook.com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