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网】空缺5个月的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的职务落定。
9月23日,汪地强以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的身份主持习酒集团2024年秋收论坛并讲话。5个月前,习酒集团升格为省管大一型国有企业,原掌门人张德芹调任茅台,汪地强任职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汪地强在茅台以及习酒有着20年的技术与生产工作经验以及管理经验,是习酒实现百亿到两百亿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在业人士看来,其执掌习酒集团有助实现有序、稳定发展。当下,习酒仍面临价格倒挂等现象,汪地强此前也明确要 “把握好价值与价格、量与价之间的关系”。未来如何提振渠道信心,稳定产品价格,如何平衡好控量保价与冲量完成业绩,都是考验掌门人和管理团队的重要课题。
以掌门人身份亮相
今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微信公众号发布多条人事任命和调整信息,包括习酒集团升格为省管大一型国有企业,原掌门人张德芹调任茅台,推荐汪地强为董事、副董事长、副总经理人选;推荐曾凡君为省管大一型的贵州习酒副总经理人选等。彼时,并未宣布习酒新掌门人。
直至9月23日,汪地强以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的身份主持习酒集团2024年秋收论坛并讲话,其担任掌门人的消息才被公开。而在贵州习酒的官网上,领导介绍一栏中,其职务仍未更新,显示为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经理,习酒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9月24日,记者从习酒相关人员处确认了汪地强履新掌门人的消息。
根据贵州习酒网站简介显示,汪地强于2004年进入贵州茅台,在茅台以及习酒有着20年的技术与生产工作经验以及管理经验。其中在2022年,习酒“脱茅”,从此前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变成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汪地强一直任职习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技术出身,在酿酒生产与品质研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熟悉整个体系的运营与内外部关系,近年来长期处于习酒的领导岗位,也是习酒实现百亿到两百亿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对于习酒的发展战略可以说有着深刻的认知。”酒类营销专家蔡学飞认为,当下白酒产业深度调整下,汪地强出任习酒集团董事长,是出于对习酒有序、稳定发展的考量。
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贵州省有关方面任命汪地强担任习酒集团董事长,是为了习酒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所做的合适选择”。
价格倒挂持续,稳价是关键
习酒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创办的“贵州省仁怀县郎酒厂”,后几经更名,又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边缘,1997年5月被茅台集团兼并,随后成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在2022年“脱茅”之前,习酒销售额从10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50亿元,2021年至2022年,习酒全年营收从133.38亿元提升至200亿元,站稳酱酒领域第二梯队。
根据习酒集团发布的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该公司2023年资产总额268.35亿元,营业收入198.64亿元,利润总额90.06亿元,销售额224.47亿元,资产负债率37.86%。同时在发展目标中提到,到2025年,资产规模达330亿元、营收235亿元。
在今年7月举行的习酒集团202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汪地强提到,公司顺利完成了上半年既定目标任务。不过未透露具体数字。
2023年,白酒行业进入去库存阶段,对于不少酒企而言,除了库存压力,还面临批价持续下跌、价格倒挂等难题。习酒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据今日酒价的批发参考价显示,习酒次高端核心大单品53度窖藏1988批发参考价从今年1月初的475元/瓶降至9月24日的425元/瓶,高端产品53度君品习酒批发参考价从去年5月的860元左右/瓶下滑至目前745元/瓶。
此外,君品习酒与窖藏1988两款产品建议零售价分别为1498元/瓶、898元/瓶,出厂价分别为935元/瓶、568元/瓶。记者从某电商平台自营店铺看到,目前53度君品习酒和53度窖藏1988售价分别为859元、529元,均低于出厂价。
记者注意到,自今年习酒集团升格、汪地强履新以来,习酒也采取了控货挺价、取消了给经销商的“反向红包”, 从过去通过扫码兑付奖励改为对经销商的明补等多项举措,稳定市场。另据肖竹青了解,习酒的营销团队也在努力帮助渠道去库存,围绕终端做消费者圈层互动活动等。
习酒集团的2024年半年营销工作会上,汪地强也提出下半年“要灵动策略,把握好价值与价格、量与价之间的关系”,经销商培育方面,提到“做好招商、育商、扶商、优商工作,建立价值取向、利益一体化和共建、共享、共赢的厂商关系”等。
蔡学飞对记者表示,对于目前的习酒来说,最大的发展任务就是在调整周期下稳定现有全国市场,同时提升其全国品牌影响力,提振渠道信心,稳定产品价格,增强企业经营效益,不仅要提升习酒在区域经济的首位度,还要加速其产品结构的持续升级,实现企业规模与利润的可持续增长,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更大的名酒作用,与茅台真正实现“双核驱动”。
在肖竹青看来,“企业既要控量保价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要放量、冲量完成业绩考核,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对掌门人和管理团队是很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