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网】6月20日,迎驾贡酒(603198.SH)股价迎来久违的大涨,收盘涨7.19%,股价报41.32元,市值重上330亿元。但其近4万股东心情并不轻松,因为今年以来迎驾贡酒股价相较于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已经下跌了23.4%。
虽然近期白酒上市公司在业绩发布的密集期遭遇了市场寒流,但当多数酒企交出增速温和的答卷时,迎驾贡酒的“成绩单”却与众不同: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意外“变脸”,营收同比下滑12.35%,净利润下滑9.54%。这份不及预期的财报犹如一记重锤,瞬间将迎驾贡酒的股价砸向两年新低。
更令市场错愕的是,这个被视为安徽白酒“四朵金花”之一的品牌,在其深耕多年的大本营市场,竟也罕见地出现了7.74%的营收下滑。当古井贡酒牢牢把控徽酒霸主地位,口子窖在省内市场逆势增长6.87%时,迎驾贡酒安徽“老二”的地位已岌岌可危。
01、业绩变脸:“稳健增长”神话破灭
迎驾贡酒年报显示,2024年,迎驾贡酒实现营收73.44亿元,同比增长8.46%,归母净利润25.89亿元,同比增长13.45%。
年报表面看似平稳,迎驾贡酒营收和净利润的确维持了双增长,然而,放在这家公司自身的历史坐标与雄心壮志下审视,尤其是与此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相比,这份成绩单黯然失色。
2024年,迎驾贡酒曾制定了颇为进取的经营目标——营收80.64亿元、净利润28.66亿元。实际完成情况却相去甚远,营收缺口超7亿元,净利润缺口近3亿元。这与其2021-2023年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稳健增长的叙事已然松动。
更关键的是,公司年初设定的营收目标为80.64亿元,实际完成率为91.07%,净利润目标完成率90.52%,这一“不及格”表现,为2025年的危机埋下伏笔。
真正的警报在后续两个季度拉响。2024年第四季度,迎驾贡酒营收同比下滑4.5%,净利润减少7.9%,下行趋势初现端倪。2025年第一季度, 迎驾贡酒的业绩表现已经由警报升级为危机,营收20.47亿元,同比下滑12.35%;归母净利润8.29亿元,同比下滑9.54%。
这是自2020年以来,迎驾贡酒首次在一季度这个传统销售旺季出现业绩“双降”。如此急剧的业绩“变脸”,令投资者措手不及。
市场的反应迅速且残酷。业绩发布后,迎驾贡酒股价在4月29日单日暴跌8.98%。整个4月,其股价累计跌幅高达18.85%,显著跑输板块(WIND白酒指数4月累计跌幅4.76%)。
五一节前最后一周(三个交易日),迎驾贡酒股价跌幅更达12.11%,股价一度探至43.92元/股的两年新低。
悲观情绪持续弥漫,截至6月19日,其年内股价跌幅已近30%,创下其上市以来第二差的年度开局表现(仅次于2016年)。
投资者的焦虑与追问扑面而来。在6月3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面对参会投资者抛出的“一季度业绩为何大幅下滑”、“省外市场为何失速”、“如何稳定股价信心”等尖锐问题,公司管理层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经济增速下降、消费需求疲软、消费力不足,以及公司主动控量稳价,减轻渠道压力。
迎驾贡酒总经理秦海则回应称,二级市场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将注重提升经营业绩,推进“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提高分红额度,以良好业绩促进估值提升。
迎驾贡酒管理层的上述解释未能给出令市场信服的详细解释和强力对策,其回应被指“淡定”有余而实质解决方案不足。
02、迎驾贡酒不好卖了?大本营承压,省外溃退
在业内看来,迎驾贡酒的业绩滑坡,核心在于市场根基的动摇——尤其是曾被视作“根据地”的安徽大本营也出现失守迹象。
作为徽酒四朵金花之一,安徽市场一直是迎驾贡酒最主要的市场。2024年,迎驾贡酒对安徽省内市场的依赖度进一步提升,省内营收50.93亿元,同比增长12.75%,占比高达69.03%,但增速已经连续四年下降。
此前几年,迎驾贡酒在安徽省内的增长主要依赖洞藏系列(100-300元价格带)的渠道利润优势和终端动销能力,尤其在皖北市场通过填补空白区域实现高增长,帮助迎驾贡酒在2022年的省内营收首次超越口子窖。
公开的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3年,迎驾贡酒在安徽省内营收增长分别为36.79%、25.65%、31.51%,2024年增速只有12.75%。但眼下,迎驾贡酒高度依赖的省内市场已经变了,除了要与古井贡酒、口子窖、金种子等徽酒兄弟拼杀外,茅台、五粮液等全国性名酒渠道下沉,对迎驾贡酒的省内市场也形成了挤压。
而迎驾贡酒在全国市场的拓展中也阻力重重,2024年其省外营收占比则从2023年的28.04%下滑至25.99%,创近五年新低。全年省外营收仅实现19.09亿元,同比微弱增长不足3000万元,全国化步伐迟滞已是不争事实。
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迎驾贡酒的危机感已经从省外蔓延到了省内:一季度,迎驾贡酒在省内市场营收仅16.33亿元,同比下滑7.74%,交出近年来极为罕见的省内负增长。而在省外市场,迎驾贡酒的营收延续颓势,仅录得3.29亿元,同比暴跌29.74%,近乎“腰斩”。
对于省内市场的意外下滑,迎驾贡酒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归因于“经济增速下降,消费需求疲软,消费力不足”。然而,这一解释在同行的映衬下显得苍白无力——同期口子窖在安徽市场营收达15.86亿元,同比增长6.87%。两大徽酒企业在省内市场的营收差距从以往的较大额度迅速收窄至仅0.5亿元左右,迎驾贡酒“徽酒老二”的地位岌岌可危。
面对投资者关于省内激烈竞争的提问,管理层仅以“徽酒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共同推动徽酒高质量发展”的模糊表述回应,回避了直面竞争压力与自身策略的具体分析。
横向对比其他徽酒企业表现,迎驾贡酒的颓势更为突出:
徽酒一哥古井贡酒2024年在包括安徽在内的华中市场营收首破200亿大关,同比增长13.87%;2025年一季度营收73.09亿元,同比增长10.21%,省内龙头地位稳固。
曾被迎驾贡酒夺走徽酒第二的口子窖酒2024年省内的营收58.34亿元,同比增长10.32%;2025年一季度营收21亿元,同比增长8.41%,其中省内贡献显著,增长6.87%,韧性显现。
近年来陷入营收困境的金种子尽管体量较小,2024年的业绩承压,但2025年一季度的增长高达42.49%,展现较强复苏势头。
省内受到古井强力压制、口子窖贴身紧逼,省外市场又遭遇溃败式下滑,迎驾贡酒赖以生存的市场空间正被急剧压缩。“不好卖”已成为其当前经营困境的最直观写照。
03、1%的增长:保守目标下的多重困局
面对业绩的骤然失速与市场的激烈动荡,迎驾贡酒对2025年的展望透露出前所未有的谨慎乃至悲观。
对2025年的核心经营目标,迎驾贡酒管理层给出的是:营收76亿元,同比增长3.49%,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1%。尤其是净利润仅1%的预期增幅,几乎等同于“原地踏步”,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反响。
此前迎驾贡酒董事长倪永培曾指出安徽省内白酒市场容量约300-400亿元,并乐观地预估迎驾贡酒在省内的营收“天花板”约100亿元。
按2024年超过50亿的省内营收计算,理论上仍有相当空间。但2025年一季度省内营收的实质性收缩,暴露出在古井贡酒、口子窖等强敌的挤压下,这条增长路径已布满荆棘。
通过分析迎驾贡酒的市场表现、公司治理和行业变化,可以看出,迎驾贡酒的增长难题,是多维度挑战交织的结果:
一方面,迎驾贡酒在产品定位上已经面临着竞争困局,其近几年来的核心增长引擎——中高端洞藏系列,在经历前期高速放量后,增长动能明显衰减。在安徽省内,其产品定位面临古井贡酒(古8、古16、古20等)在主流价格带的全面压制;在全国市场,其品牌力尚不足以与茅台、五粮液等全国性巨头抗衡,在江苏等目标市场又遭遇洋河、今世缘等区域龙头的强力阻击。产品差异化不足、品牌溢价有限的问题在存量竞争时代被放大。
而迎驾贡酒的大本营省内市场和全国市场增速下滑,经销商数量减少、渠道库存压力加大是不容忽视的信号。数据显示,2024年报告期末省内经销商751家,增加159家,减少140家;省外经销商数量626家,增加129家,减少156家,净减少27家。
尽管管理层提及一季度营收下滑有“主动控量稳价,减轻渠道压力”的因素,但这恰恰反映出渠道动销不畅、库存去化压力大的现实。经销商信心受挫,拓展市场的积极性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公司治理方面,迎驾贡酒也存在内部治理的短板和员工信心隐忧。今年以来迎驾贡酒股价持续下行,员工薪酬水平在白酒企业中也接近垫底,但公司高管薪酬在2024年却普遍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部分增幅高达20%以上),这种反差极易引发内部员工士气低落和外部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及利益分配机制的质疑,削弱市场信心。
在周期调整下,迎驾贡酒的困境也是当前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白酒行业整体面临着存量竞争甚至缩量竞争、消费场景与产品结构重构、渠道与供应链深度变革等严峻挑战。在行业增量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品牌力不足、渠道掌控力弱、全国化布局迟缓的企业首当其冲。
多家券商研究报告也指出迎驾贡酒省外市场短期承压明显,这不仅是短期销售策略问题,更深层次反映了其品牌力在全国市场认可度不足、省外市场拓展模式(过于依赖中低端产品如金银星、百年迎驾)未能有效打开局面的结构性难题。在存量搏杀时代,没有坚实的省外支撑,仅靠受挤压的省内市场,难以支撑可持续增长。
不过作为徽酒二哥,迎驾贡酒其生态酿酒的差异化标签仍有挖掘空间,洞藏系列在部分区域仍具口碑。管理层提出的“短期稳固核心市场(省内深耕),中期差异化竞争与区域聚焦(省外潜力市场突破),长期推进‘文化迎驾战略’提升品牌力”的三步走策略,方向看似正确。但关键在于执行力度、资源投入的精准性以及与市场、渠道、消费者建立深度共鸣的能力。能否将“生态白酒领军品牌”的定位真正打入消费者心智是关键挑战。
白酒行业的调整期是挑战,亦是试金石。迎驾贡酒正经历其发展历程中的“至暗时刻”——大本营失守的风险真实存在,省外拓展的瓶颈亟待打破,投资者信心亟待重塑。1%的增长目标,折射出管理层在当前环境下对增长的极度审慎。公司亟需拿出超越市场预期的、清晰有力的行动方案,以实质性举措扭转省内颓势、重振省外拓展、恢复渠道信心、安抚投资者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