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网】10月19日,五粮液一年内第四次发布《致消费者告知书》,并首次点名抖音超市、歪马送酒等电商频道,曝光涵盖六大平台的46家非授权店铺名单,提示非授权渠道购买产品的风险。
这并非孤例。此前,贵州茅台、剑南春等多家名酒企均发布公开声明,直指非授权店铺存在销售“假冒”产品,或无法兑现售后承诺等风险。
酒企密集发声的背后,表层诉求在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深层战略意义在于通过强化线上渠道管控,防止线上低价销售扰乱市场价格体系。
线上渠道低价销售,已成为冲击白酒价格体系的关键推手之一。白酒常被线上平台视为重要引流品类,在各大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限时大促”等活动中,白酒销售价格普遍低于线下商超、烟酒店等传统渠道。
除了平台发放补贴争取流量外,大量非授权店铺为快速走量,以低价、窜货等方式销售白酒。双重作用下,白酒品牌线下渠道的消费者被显著分流,品牌构建的价格体系受到冲击,动摇了白酒渠道生态的稳定性。
此外,线上平台低价背后的假货现象,正在持续损害消费者权益。
今年6月,五粮液发布公开声明称,1~5月,公司累计为电商平台消费者免费鉴定1610瓶五粮液产品,其中假冒产品268瓶,占鉴定总数的16.65%,并特别点名了市场上出现的“光瓶第八代五粮液”为涉嫌假冒的违规产品。贵州茅台官方去年也曾在电商渠道五家店铺购买了34瓶价格低于官方指导价的茅台1935,检测后发现均为假冒伪劣产品。
多名白酒批发商透露,有部分非授权店铺在线上低价销售的过程中,暗藏“真假混卖”的操作,一箱白酒中掺杂1至2瓶假酒,以获取高额利润。
这一现象折射出白酒行业渠道模式的深层矛盾,在线上渠道销售规模持续增长的当下,酒企长期以线下经销商为主导的传统渠道体系已难以满足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场景。
在渠道模式上,酒企要探索与线下价格统一的线上渠道模式,避免因价格虚高流失线上客户,又要防止线上低价反噬线下经销商利润,实现全渠道价格的协同和稳定,破解线上线下割裂困局。
不过,仅靠发布告知书警示风险,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局限性。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价格仍是购买白酒的重要因素,部分非授权店铺的低价诱惑,往往比风险警示更具吸引力。更关键的是,单纯的风险警示,对非授权店铺缺乏直接约束,无法有效做到事前监管。
治理线上假酒乱象需多方合力。线上平台应抬高非授权店铺产品销售的资质门槛,并加大对假酒销售店铺的处罚力度,压缩假货生存空间。对酒企来说,在推进渠道模式革新的同时,还需升级产品防伪技术,让每一瓶酒的生产批次、流通路径、真伪信息可查可验,从技术层面筑牢正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