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网】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然而,另一组数据却引发关注——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不仅低于预期,也低于同期GDP增速。
从当日A股市场表现看,白酒板块遭遇寒流。截至收稿,A股20家白酒企业股价全线下跌,跌幅普遍超过1%,其中皇台酒业、迎驾贡酒等跌幅居前。值得关注的是,白酒板块曾是市场追捧的热门领域,但白酒指数自2021年2月创下13935.11点高位后,已持续调整四年。
这一走势恰与酱香白酒从狂热到理性回归的轨迹相吻合,曾经被视为"稳赚不赔"的行业神话,如今正经历深刻调整,无序扩张的泡沫已被市场证伪。
从12倍溢价到增速快速下滑,酱酒护城河失效?
2019年,国内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显著,酱香白酒凭借其品质优势和身份象征意义,迅速成为市场焦点。
第一批酱酒消费者通过口碑传播,让酱酒“口感醇厚、回味悠长”的特点广为人知。与此同时,白酒行业整体进入“少喝点、喝好点”的理性消费阶段,酱酒“12987”传统工艺(即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和长达数年的储存周期,为其品质提供了有力背书。
在这一热潮下,贵州茅台作为行业标杆,股价和市值不断刷新历史纪录,飞天茅台的批发价持续攀升,进一步巩固了其领军地位。尽管酱香型白酒的产量远不及浓香型白酒,但其凭借高附加值,贡献了行业20%以上的收入和40%的利润,吨酒价格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2倍。
茅台的火爆带动了整个酱酒产业的繁荣,形成了“茅台火、茅台镇火、赤水河畔火”的盛况。习酒、郎酒、国台等企业营收相继突破百亿元大关,二线品牌也吸引了大量产业资本关注。跨界进入茅台镇布局酱酒市场成为热门趋势,这一无需高额研发投入、现金流稳定的赛道,吸引了众多参与者。
然而,随着大量资本涌入,行业供需关系逐渐失衡。原本的稀缺性优势被打破,短期内出现了明显的供过于求现象。除茅台外,多数酱酒企业的主销产品价格倒挂,渠道库存压力增大。消费者也更加关注工艺真实性、年份真实性和口感纯正度,酱酒市场从品类扩张转向品牌竞争阶段。
到了2024年,酱香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数据显示,当年酱酒产能为65万千升,同比下降13.3%;销售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4.4%;利润970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降至近年最低水平,且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若剔除贵州茅台等头部品牌,市场更呈现出中小酒企加速出清的态势。
2025年,在“禁酒令”持续影响下,白酒行业调整态势未改。近期,仁怀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及遵义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下,针对酒类市场违规营销痛点开展专项整治,对白酒产销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重点打击无证生产、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已检查生产企业200余家、销售企业900余家,立案17件。后续监管部门将保持高压态势,持续规范生产、贴牌、宣传等环节,着力净化酱香白酒产业生态。
行业持续调整,二梯队酱香白酒也遇经营压力
在酱香白酒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过程中,即便是处于第二梯队的酱香白酒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国台酒业作为茅台镇第二大酱酒企业,曾以“酱香新领袖”自居,品牌价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但自2021年业绩达高点后,2023 - 2024年营收跌幅达30% - 40%。价格倒挂是其严峻问题,如国台国标2019年版官网建议零售价699元/瓶,天猫旗舰店折后仅329.08元/瓶,多款酒均现此情况。
而珍酒李渡顶着“港股白酒第一股”“酱香白酒第二股”光环,却陷入价格倒挂与渠道困境。其高端产品珍30厂家建议零售价1888元/瓶,京东自营优惠后仅980元/瓶,部分店铺不足800元;主力产品珍十五也现价格倒挂。
2024年初,珍酒李渡紧急叫停珍30、珍15等高端产品接单以稳价格,但这只是短期应对,难解渠道库存难题。2020至2024年,珍酒李渡的存货从17.4亿元增至75.03亿元。同时,2024年珍酒李渡经销商增至7635家,可单店年均销售额降至92万元,渠道效率下滑,经销商库存高企正压缩渠道利润,威胁厂商合作稳定性。
此外,贵州习酒的两大主力产品君品习酒和窖藏1988,价格大面积下滑,部分经销商为了回笼资金,不得不低价抛货。
14家白酒企业毛利率下滑
酱香白酒市场的调整并非只对二梯队酒企产生了冲击,就连行业龙头贵州茅台也未能幸免。其中,茅台1935作为贵州茅台集团于2022年推出的系列酒核心单品,原本定位在千元价格带,旨在填补飞天茅台与低价系列酒之间的市场空白。这款产品上市初期备受追捧,价格一度被炒至超过1800元/瓶,远高于其零售指导价1188元/瓶,并逐步在酱香型白酒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一款大单品。
然而,在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茅台1935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滑。如今,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其售价普遍价格倒挂的境地。
从酱香白酒的这轮调整中,不难看出整个白酒市场面临着市场饱和带来的经营压力。从今年白酒行业的一季报数据来看,A股20家白酒企业中,有14家企业的毛利率出现了下降。其中,*ST岩石的毛利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25.55个百分点;舍得酒业、伊力特等酒企的毛利率下降幅度也位居前列。这些数据表明,白酒企业的盈利质量正受到市场调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