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研发投入不足8亿,口子窖等12家酒企有效发明专利不到10项
【中国白酒网】白酒是传统消费产业,同时也是微生物发酵的自然学科。随着行业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酒企智能化酿造、微生物研究等硬科技实力,成为筑牢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支撑。
Wind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为7.72亿元,较去年同期仅增长0.83亿元。虽然行业研发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头重脚轻”的结构性问题,以及成果转化效率不足问题依旧突出。
2025年上半年,贵州茅台、五粮液等5家头部酒企研发总投入占行业约67%,发布多项微生物研究成果。舍得酒业、水井坊、口子窖等12家酒企虽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研发费用,但有效发明专利不足10项,暴露出微生物领域研发效能不足的短板。
酒企研发投入“头重脚轻”
迎驾贡酒等9家酒企研发投入同比下滑
白酒作为传统消费品,其酿造工艺本质上是微生物发酵与融合的艺术。然而,行业目前对酿酒微生物等领域研究还存在诸多空白。
得益于科技快速发展,近年来,酒企纷纷加速推进酿造设备智能化升级、酿酒微生物研究等领域研发,以此构建长期竞争力,向现代化生产转型升级。
然而,记者关注到,尽管多数酒企表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但从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规模及变动趋势来看,白酒行业研发投入“头重脚轻”现象明显。
研发投入规模是衡量酒企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Wind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为7.72亿元,同比增长0.83亿元,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9家酒企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迎驾贡酒、舍得酒业等9家酒企研发费用同比下滑,*ST岩石和皇台酒业则无研发投入。
今年上半年,五粮液、贵州茅台等5家头部酒企研发费用均超5000万元,合计占20家酒企总研发规模约67%,彰显了对科技研发的重视。
其中,今年上半年,五粮液研发投入2.1亿元,同比增加0.5亿元,研发投入规模和增长金额均领跑行业。
从品牌定位来看,中高端品牌酒企对产品的风味独特性、口感稳定性等要求更高,这也高度依赖对微生物群落调控、发酵工艺优化等复杂技术的把控。因此,中高端品牌酒企对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理应高于普通白酒品牌。
但从研发投入情况来看,2025年上半年,水井坊、口子窖、酒鬼酒研发投入分别为0.21亿元、0.15亿元、0.08亿元。在20家上市白酒企业中,其研发投入规模分别位于第11位、第12位、第17位。
值得注意的是,水井坊、口子窖、今世缘作为年营收规模50亿元至60亿元的次高端品牌酒企,其研发投入规模均低于营收规模不及自身的金徽酒。
此外,作为年营收超百亿元的酒企,2025年上半年,今世缘研发投入为0.24亿元,研发投入规模低于金徽酒、迎驾贡酒、舍得酒业。
头部酒企领跑
口子窖等12家酒企有效发明专利不足10项
当前,白酒行业正加速从传统酿造向科学酿造跃迁。如果说研发投入规模体现了酒企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那么专利数量则真实反映了酒企的技术实力以及研发效能。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五粮液和古井贡酒的有效专利数量均超1000项,分别为1714项、1247项。泸州老窖、贵州茅台、舍得酒业3家酒企有效专利数量超300项,山西汾酒、洋河股份、今世缘、酒鬼酒有效专利数量超200项。
值得关注的是,从专利类型的细分结构来看,多数酒企的有效专利以外观设计专利为主,直观体现核心科技实力的有效发明专利则普遍较少。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在20家A股上市白酒企业中,五粮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的发明专利排名前三,分别为106项、92项、81项。
此外,舍得酒业、迎驾贡酒、水井坊、口子窖、酒鬼酒等12家酒企有效发明专利低于10项,暴露出科技研发实力不足的短板。
发明专利数量与企业的研发效能密切相关。
在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舍得酒业研发投入规模连续多年位居第六位,明显超出古井贡酒、今世缘、口子窖等一众酒企,但其有效发明专利仅为5项,甚至低于老白干酒、金种子酒等研发投入规模较小的企业,技术转化效率仍有待提升。
从行业研发焦点来看,目前,酒企科技研发主要集中在酿造设备智能化和发酵微生物研究两大领域。
记者梳理专利领域分布发现,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头部酒企微生物相关专利数量相对较多,已形成一定技术积累。部分区域龙头酒企、中高端品牌酒企则较少,甚至存在技术空白,这或将成为影响酒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变量。
在酒水行业研究者、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看来,多数头部酒企及区域龙头酒企在外包装、生产等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甚至智能化,且使用的技术大同小异。而酒企对微生物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需要长期投入以及科技进步共同推进,这也是酒企促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优级酒率的突破口。
头部酒企加码研发
行业技术实力差距持续拉大
在白酒行业向科学酿造转型的进程中,头部酒企凭借对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正不断拉开与行业梯队的技术差距,呈现 “强者愈强” 的分化格局。
7月17日,五粮液成立宜宾五粮液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五粮液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曾表示,五粮液正全面构建以理论研究前瞻等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开展以发酵机理、健康因子、风味物质等为核心的基础理论研究,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7月22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控股股东茅台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研究院公司。其中,贵州茅台和茅台集团分别出资4.9亿元、5.1亿元。
记者从各酒企研发项目中发现,以贵州茅台、五粮液为主的头部酒企科技创新领域更加多元化,涵盖了酿酒微生物、绿色酿造、防伪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一定成效。
2025年3月,贵州茅台发布十大科技成果,包括构建首张酒用高粱基因组遗传图谱、酱香型白酒制曲小麦评价与选育关键技术研发体系、高温大曲蛋白质组解析技术体系等。
五粮液也先后落地了《单粮与多粮浓香型白酒固态发酵酒醅微生物结构和代谢特征解析》《己酸菌的生态适应性促成其在厌氧发酵系统中占优势地位》等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
区域头部酒企受企业规模等问题,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距离头部酒企还存在一定差距。
欧阳千里认为,目前,白酒行业对于酿酒微生物研究已经进入科学、规范、系统阶段,越来越多的菌种被发现,从而减少有害微生物,增加有益微生物。这也成为酒企穿越行业周期的重要力量。
“微生物研究是一项长期工程,实力越强的酒企,在微生物研究方面投入越大,比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浓香型酒企,已经破解‘窖泥味’诞生的菌种。中小酒企由于自身工厂条件、研发投入规模等原因,在成果落地上与头部酒企还存在一定差距。”欧阳千里说。